打磨行业解决方案
打磨行业痛点
去毛刺是铝合金压铸件后加工的关键工序,也是难度大、人工依赖度高、耗时长的环节。当前,压铸厂客户在人工去毛刺过程中普遍面临多重挑战:该工艺工作效率低、工件质量稳定性差,加之招工难、人力成本高昂,导致整体生产效率低下,综合成本居高不下。
工业机器人打磨
自动化升级方案:
为突破人工去毛刺的瓶颈,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打磨系统正成为行业革新方向。相较传统人工方式,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三个维度:
效率与产能飞跃
机器人可24小时连续作业,单台设备等效于3-5名熟练工人。
国内知名某压铸企业案例显示,导入机器人后单件处理时间缩短62%,日均产能提升200%。
质量一致性与精度控制
通过力控传感与视觉定位技术,机器人能实现±0.1mm的重复定位精度,消除人工操作中的个体差异。
某车企铝合金部件测试表明,自动化打磨使产品不良率从人工操作的8.7%降至0.9%。
- 综合成本结构性优化
| 成本维度 | 人工方式 | 机器人方案 |
|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直接人力成本 | 月均¥15,000/人(含培训) | 设备折旧约¥3,000/月 |
| 质量损失成本 | 占产值5-8% | 控制在1%以内 |
| 长期边际成本 | 持续上升 | 3年回收投资|
技术延展价值:
柔性生产能力:通过快速换型程序,同一工作站可处理20+种不同类型铸件,适应小批量定制化趋势。
数据闭环管理:打磨参数实时上传MES系统,实现工艺数字化追溯,为精益生产提供决策支持。
关键优势对比
工业机器人不仅解决人工模式下的效率与质量痛点,更通过标准化作业体系重构生产价值链。其初期投入虽高于人工(约¥40-80万元/台),但在两年运营周期内可通过效率增益(产能提升)、质量红利(废品率下降)及隐性成本削减(工伤风险/管理损耗)实现综合成本逆转,为压铸企业提供可持续的竞争力支点。
纳博特打磨种类
可实现自动更换砂轮进行多种打磨, 机器人自动在不同方向多次打磨。可进行的打磨种类如下:
• 焊接飞溅的打磨。
• 表面磕碰划伤的打磨。
• 焊缝余高的磨平。
• 加工余高的磨平。
• 长、大焊缝的打磨。
• 棱角、毛刺的去除。
配合变位机等外部轴设备,可打磨大型钣金件,保证打磨效果光滑平整。
配合离线编程可实现对复杂曲面工件的柔顺打磨。
配合线扫激光跟踪技术, 可以实现以下的打磨自动化编程:
2点定位直线。
3点/4点定位用户坐标系。
打磨使用情景
情景1
情景描述:
- 打磨一段直线; -
打磨次数1,打磨角度0度(当前示教点的角度),开始打磨;
打磨后等待继续打磨信号。
情景2
情景描述:打磨一段直线,示教位置打磨4遍,正方向偏15度打磨2遍,负方向偏15度打磨2遍。
情景3
情景描述:打磨头磨损了1mm,需要调整参数。
设置步骤:
进入工艺/打磨工艺/打磨参数,选中对应的工艺号,点击修改;
工具磨损补偿填1,点击保存;
设置完成,运行程序即可。
情景4
打磨一段直线,示教位置打磨4遍,正方向偏15度,激光寻位打磨2遍。
资料下载链接
点击此处开始下载打磨相关资料